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但“...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代替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但“首相”一词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罗伯特·沃波尔强烈抗议自己被称为首相。这主要说明英国

A. 首相违背宪政精神    B. 有浓厚的王权传统

C. 责任制内阁未形成    D. 王权势力仍然强大

 

B 【解析】材料““首相”一词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王权传统还是比较浓厚,故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是英国代议制民主的重要内容,符合宪政精神,故AC项错误;材料“172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的权利进一步缩小,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象征,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20年代,春晖中学名师荟萃,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蔡元培、李叔同(弘一法师)、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蒋梦麟、于右任……等众多名士前往任教。由此可见

A. 我国高中教育当时处于起步阶段    B. 民国政府重视中等教育发展

C. 教育兴国得到部分知识分子认可    D. 民国中学教育贯彻共和宗旨

 

查看答案

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在抗日时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这反映了

A. 国民政府开放党禁    B. 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 官僚资本受到抑制    D. 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

 

查看答案

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 认识到革命倾导权的重要性    B. 预见到国民觉背叛革命

C. 试图纠正左顷冒险主义错误    D. 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查看答案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

A. 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B. 抵制国内民主革命

C. 推进维新变法运动

D. 深入学习西方文明

 

查看答案

雷颐在《历史的裂缝》中写道:“1895年8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开启了清末官办企业私有化之端绪”,光绪帝的这一诏书

A. 适应了洋务运动发展需要    B. 促进了清廷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

C. 旨在抵制列强的资本输出    D. 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