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是

A. 批判精神    B. 自由观念    C. 政治主张    D. 公民意识

 

A 【解析】试题分析: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道德沦丧,孔子则面临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两者都面临着世道的沉沦,所以两者都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即批判现实,唤醒国人,重建道德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他们的政治主张,排除A;材料未体现他们的自由观念,排除B;材料体现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而非公民意识,排除D。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 【名师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前者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后者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历史现象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空间的表现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9条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纠纷

B.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私有财产

C.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市容市貌

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这样评价罗马法:“……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

俗。”罗马法的“理性”,主要表现为(    )

A.罗马法追求并且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B.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的思想

C.罗马法完全摒弃习惯法,是成熟的成文法 

D.罗马法主张维护平民的利益,反对奴隶制

 

查看答案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 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 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空前破坏使人们充分注意到,有必要找到某种方法来对其加以控制。以摆脱国际棍乱局面,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这一认识

A. 引发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B. 促进了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使不结盟运动得以创建    D.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查看答案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 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 实行的《土地法令》

C. 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提出的《四月提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