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

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 苏商和晋商    B. 浙商和晋商

C. 徽商和晋商    D. 苏商和徽商

 

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很新颖,联系所学史实,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商帮是晋商和徽商,他们势力最强大,再联系题干,联系所学知识,“新安”是在安徽,“山右”是指山西。江南新安应指徽商,安徽在长江以南,江北山右指晋商,山西在长江以北,答案为D。A项苏商不对,故排除;B项浙商不对,故排除;D项苏商不对,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商帮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商帮发展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实际是考查学生对这段史实的掌握程度。高考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二,商帮的出现,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快速和异常活跃。这也直接挑战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史研究专家林正秋先生指出:“市民文化的崛起是南宋杭州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特点。”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在《人格的文化背景》一书中认为:“一个文化至少包括物质、动态、心理三个层面。”以下关于杭州市民文化的表述中,符合心理层面的是

A. 草市的发展更为普遍,扩大了城市的功能和规模

B. 坊市制度的崩溃,与市民阶层的生活相适应

C. 社会上崇商弃农、士商渗透和官商融合渐成风气

D. 杂技、杂剧、影戏与傀儡戏、音乐舞踵等形式的市民文艺的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

A.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 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    D. 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里写到:‘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阂、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双林镇:

①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②商邦、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 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 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查看答案

读下图,下列诗句与之无关联的是

A. 丝绸茶叶陶瓷萃,商贾僧人行旅偕。

B. 朝野交流穿朔漠,中西融合越重洋。

C. 羌笛魂断阳关路,南海船沉水晶宫。

D. 辟航路欲往东土,至新陆不知何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