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原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往往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

(原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往往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曾“入仕尧世”。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北方民族实现封建化    B. 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 北魏全面学习中原文化    D. 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B 【解析】由“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往往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可以分析出北方少数民族是认同华夏文明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说法错误,实现封建化主要从经济角度判断,但材料没有体现;C项中的“全面”与材料不符;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城市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城市化问题也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材料二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体,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在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英城市化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化艰难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

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代,以“重商”为出发点,进行盐铁官营。到了唐宋时期,禁榷制度(中国古代政府对某些商品实行专卖,限制民间商业贸易,借以扩大财政收入的一种方法)在实施中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获得垄断利润。明清时期,国家禁榷的商品只有盐,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

——张锦鹏、冯娟《干涉主义成为中国古代主流经济思想和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英国最先完成产业革命,是19世纪最强大的工业国家,1850年其工业产量占世界的30%。同时英国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国,版图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殖民地面积超过本土10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商品销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购自全世界。这就决定英国必须冲破国内保护贸易的限制,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搜狗百科·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三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禁榷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目的和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1965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

A. 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再现和补充

B. 是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有益探索

C. 使苏联冲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 是苏联借鉴中国建设经验的尝试

 

查看答案

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发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以此奠定了1945年的胜利以及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的基础”。据此可知该文件

A.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就

C. 否认了列宁改革的必要性    D. 从现代化角度对工业化做了肯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