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

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B. 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C. 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D. 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粮食“统购统销”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到1992年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故选B;粮食产量属于材料中表面现象,故A错误;农民生产自主性材料中没体现,故C错误;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是由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

A. 国家实行了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B.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C. 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D. 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查看答案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产品下降的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 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 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查看答案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A. 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B. 有利于外资企业扩大在华商品输出

C. 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D.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1915年,南洋公司香港厂所创的“三喜”牌香烟问世,大受各界欢迎。因此引起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忌妒,说南洋公司影射昌牌,将与讼诉。南洋公司自知势力不敌,遂将“三喜”牌改为“喜鹊”牌,并将其因由公诸于世,作为有力宣传,于是舆论大哗,咸报不平,结果“喜鹊”牌以及其他各牌香烟的推销,反而大大见好。从这段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民族工业相对力量弱小

B. 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C. 人民的民族意识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查看答案

有人针对洋务运动指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此人主要强调的是

A. 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将败坏社会风气    B. 国家应加大工业投资以引导民营企业

C. 洋务运动的出路需依托民营企业发展    D. 学好西方技术就能全面超越西方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