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9年上任的日本海部首相提出:“世界正处于世界性的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

1989年上任的日本海部首相提出:“世界正处于世界性的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这段话反映了:

A. 日本要为国际新秩序的发展做出贡献    B. 日本军国主义主义准备东山再起    C. 日本要对外输出技术,参与国际竞争    D. 日本要以经济为手段,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解析】题干反映了世界正处于历史性变化中,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尽快地摆脱中小国家的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故A项错误,D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A. 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    B. 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内部合作

C. 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D. 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查看答案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 货币一体化    B. 国家一体化

C. 经济一体化    D. 军队一体化

 

查看答案

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矛盾开始化解的是

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B.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D. 欧洲共同体成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永福(1837~1917),广东人,早年参加天地会组织,建立农民武装黑旗军。晚清时期,统治者昏庸腐败,愚妄闭塞;国家败象日益显砚,国运日蹙。西方列强趁机入侵我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面对严峻的形势,众多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力图以自己的理想来改造国家和社会。刘永福深受影响,对外来侵略者有着深仇大恨,在抗击法军和日军中,顽强奋战,宁死不屈。1867年,他率军进入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了胜利,并获得清政府重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调刘永福帮办台湾军务,抗击日本侵略者。1903年,刘永福辞去官职,回到故乡,祭祀祖先,关注家乡教育,兴办学校。刘永福常常为民请命,主持公道,扶弱制强。辛亥革命爆发后,刘永福深受革命影响,于1912年在家乡成立光复会,积极了解民主革命思想,逐步参与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

——摘编自林家全《冯子材、刘永福爱国精神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永福个人精神的品质。

(2)根据材料,指出刘永福立场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

第二条战俘……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战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手的美军战俘。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苏军战俘营中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军战俘死亡率是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