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 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D. 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在经历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事件后,美国一位重量级领导人表示“事情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这一领导人的主要意图是
A. 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
B. 实行“分权与制衡”
C. 打造强有力中央政府
D. 平定当时的农民起义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得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
A.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 民众思想深受束缚
C. 政治生活特色鲜明
D. 民主制的衰落根源
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康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则,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 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C. 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
D. 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
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时间 | 外交活动 |
上午10点 |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
中午11:40 |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
下午1点起 |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
下午16:50 |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
A.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 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D.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