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A. 背景相同

B. 内容相同

C. 对象不同

D. 目的相同

 

D 【解析】明代、清代统治者的分封方法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故D正确;从材料看出两种分封的内容不同、对象相同,故BC错误;根据所学判断,两种分封的背景不同,A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为海上丝路的发展提供条件    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 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

 

查看答案

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

A. 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

B. 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

C. 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

D. 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之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靠近)善远恶而不自知。这说明西周的礼制

A. 别贵贱,序尊卑    B. 经国家,定社稷

C. 明法度,行教化    D. 固宗法,稳分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失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4)简要指出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21题22题)

材料一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时下,我们对秦始皇是少骂一些,还是少赞一些?从历史学上来说,这不是个问题,只要把史实考证清楚,当赞处则赞,当骂处则骂就是了。但从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以为还是少赞些为好。因为,我们要建设先进文化,就必须与韩非、秦始皇的那一套专制主义政治文化彻底决裂,所以,我说对秦始皇要少赞些。

——2007年第6期《随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是什么?其根本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秦始皇?

(3)材料三评价秦始皇的基本倾向是什么?据材料三说明其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标准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