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

(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四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4)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

 

(1)主张: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 (2)主要原因:暴政。表现: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思想专制(坑儒)。(任答两点即可得分) (3)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政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任答三点即可得分) (5)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任答三点即可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此题,第一问要求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从“为政以德”可以得出其主张——以德治民。第二问从“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及造成的后果“海内愁困无聊”、“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可看出秦实施暴政而亡。第三问要求回答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从材料中“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概括出其思想是以人为本的,这和孔子的思想遥相呼应。第四问要求归纳唐太宗的政绩,从材料“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及“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可以看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等。第五问从秦暴政而亡和唐仁政而盛得出为政以仁的积极意义。 考点: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它初步形成于

A. 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延安整风运动时期    D. 中共七大召开前夕

 

查看答案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按其所对应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 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191711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 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 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 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查看答案

列宁曾经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下列哪个史实最能体现列宁的观点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C. 实行新经济政策

D. 领导人民战胜协约国集团的进攻

 

查看答案

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 《共产党宣言》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神圣家族》    D. 《资本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