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乱发货币导致货币贬值的结果,D项正确;法币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与A.C时期不符,排除;抗战时期,法币还未贬值,B可排除。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A. 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 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 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查看答案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

A.经济危机的缓和                 B.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

../../../A12.TIF

A.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查看答案

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C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          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查看答案

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避免海难发生    B. 防止鸦片走私

C. 杜绝西方思潮    D. 严控对外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