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3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议今后3~5年内从西方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

1973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议今后3~5年内从西方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后来利用这些设备,我国兴建了27个大型工业项目,促进了中国基础工业,尤其是冶金、化肥、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这表明

A.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B. 毛泽东执政时对外开放政策已启动

C. 中国已开始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西方国家已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反映的方案出台于1973年,当时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该方案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大量成套设备,表明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故A项正确。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说法错误,错在“改变敌视”;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对外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故B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一变化表明

A. 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已取代阶级矛盾

B. 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拉开了序幕

C. 阶级矛盾缓和国共实现全方位合作

D. 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查看答案

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体现了康有为

A. 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    B. 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

C. 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    D.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 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 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 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地区

台湾

四川

云南

广西

湖北

河南

湖南

陕西

山东

河北

安徽

时间(年)

1717

1733

1735

1736

1740

1743

1746

1749

1752

1758

1768

 

 

A. 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 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 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 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查看答案

据史载,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后,长安的商业中心东市已经有商家印的字帖、医书出卖。过了二十多年,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作为商人交易、给税的凭据。该段记载主要表明

A. 雕版印刷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唐政府对印刷业的支持力度较大

C. 雕版印刷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D. 雕版印刷技术在唐后期日臻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