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德宗贞元十三年:“置白望(唐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指街巷),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这反映出唐代
①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②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
③“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④宫廷的特权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材料所述的农具出现于
A. 战国 B. 西汉 C. 东汉 D. 唐代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其主要目的是
A. 倡导儒学,推行教化 B.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C. 利用天人感应服务皇权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 小篆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工育茧和丝织技术。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出现玉蚕 B. 浙江钱山漾遗址发现绢片和丝线
C. 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D. 《周礼》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作“妇功”
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具有道德的、感情的和非理智的意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同意作为解决冲突、做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在此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雅典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但多数裁决规则并不足以为少数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历史上的西方政治精英,包括美国的国父,在民主问题上都比现在西方的政客要谨慎得多。他们大多倾向于采用“共和”与“法治”来防止“民主”可能带来的“民粹”。
——张维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是什么?》
材料三 当今的民粹主义是一种有破无立的思潮……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视为对现存制度不满,却又苦于传统理想主义破灭后的无奈、浮躁与盲目情绪。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与盛行本身也从反面说明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与宪政民主为内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改革过程中忽略公正问题,加剧贫富分化都会导致民粹主义情绪的上升。从整体上说,当今的民粹主义复兴是一种消极现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金雁《民粹主义:俄国与世界,昨天与今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为达成“基础性共识”在民主政治方面做出的“开创性尝试”,并概括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父”谨慎避免民粹主义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代民粹主义的危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规避“当今民粹主义复兴”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