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宜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末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1)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共和国;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清末教育思想的落后,不适应民国政治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2)内容:重视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养;改革教育行政机构;确立新的教育行政体制;学制重视传承与创新;重视教育立法。 关系: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既要从民国初年教育自身存在不足又要从民国初年政治状况(民国已经建立、封建专制政体已经被推翻)、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全面分析。 (2)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主要从道德教育的重视、教育行政体制的改变、学制的更新等多方面概括即可。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一定要辩证的看待,既要看到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又要看到而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时间

美国

中国

世界

1970

73.60%

17.38%

35.90%

1980

73.70%

19.39%

39.10%

1990

78%

26.41%

43%

2000

79.10%

36.22%

46.70%

2010

82.10%

49.95%

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查看答案

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这些措施

A. 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    B. 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C. 促使了法国走出滞涨    D. 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

A.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B.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 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D. 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查看答案

从1878年起,徳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徳国

A. 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

B. 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

D. 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