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时间

美国

中国

世界

1970

73.60%

17.38%

35.90%

1980

73.70%

19.39%

39.10%

1990

78%

26.41%

43%

2000

79.10%

36.22%

46.70%

2010

82.10%

49.95%

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1: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大量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中。 示例2: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高 经过7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90年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推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水平;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推动美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示例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发展经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经济危机过后,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再次提高,促进了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各国政局相对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有利于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观点表述明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二等(9—7分):观点表述比较明确,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逻辑比较严密,论证比较充分,表述比较清楚。 三等(6—4分):观点表述基本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合理充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基本充分,表述基本清楚。 四等(3—0分):能够写出某一观点或未能表明观点,也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史实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在回答时可以多角度回答,可以回答美国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回答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分阶段回答世界城市的发展,选择其中一个熟悉的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

材料二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

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

——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查看答案

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这些措施

A. 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    B. 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C. 促使了法国走出滞涨    D. 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

A.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B.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 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D. 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查看答案

从1878年起,徳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徳国

A. 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

B. 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

D. 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

 

查看答案

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的事务。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其目的是

A. 打破雅典公民的特权    B. 扩大下层公民的政治权利

C. 强化公民大会的权利    D. 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