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这些措施
A. 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 B. 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C. 促使了法国走出滞涨 D. 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
A.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B.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
C. 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D. 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从1878年起,徳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徳国
A. 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
B. 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
D. 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
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的事务。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其目的是
A. 打破雅典公民的特权 B. 扩大下层公民的政治权利
C. 强化公民大会的权利 D. 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
如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 工农业总产值 | 农业 | 工业 |
1952年 | 100 | 40.3 | 59.7 |
1957年 | 100 | 23.6 | 76.4 |
A.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国家政策的调整
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大跃进”运动开始
1936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其旨在
A. 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 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C.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