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的事务。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其目的是
A. 打破雅典公民的特权 B. 扩大下层公民的政治权利
C. 强化公民大会的权利 D. 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
如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 工农业总产值 | 农业 | 工业 |
1952年 | 100 | 40.3 | 59.7 |
1957年 | 100 | 23.6 | 76.4 |
A.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国家政策的调整
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大跃进”运动开始
1936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其旨在
A. 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 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C.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这一评论反映了
A. 五四运动推动青年对中国社会的探索 B. 杜威夸大了中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C. 新文化运动对学生的影响 D. 稳定的社会有利于自由思想的传播
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代,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
C. 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 D. 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A. 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C. 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
D. 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