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司徒教官之职》规定:“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说明了周朝
A. 工商业为官府所垄断 B. 有较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
C.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 百姓弃农经商现象很普遍
材料袁世凯在就任民国元首之后,马上出手遏制蒙藏分离主义运动,在劝告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放弃独立的信中,袁世凯反驳哲布尊丹巴对“大清”与“中固”的刻意区分,指出至库伦独立,前清并未允行,中华民国亦断无允准之理。库伦本为民国领土……甚盼熟筹利害,使我民国受于前清之领土及统治权完全无缺。”
《劝谕蒙藏令》宣布现在政体改建共和,五大民族,均与内地平等。务使蒙藏人民,一切公权、私权,均与内地平等,以昭大同而享幸福。”不久,袁世凯又发布命令说现在五族共和,则蒙、藏、回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自不能如帝制时代再有藩属名称。此后蒙、藏、回疆等处,自应统筹规划,以谋内政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
——摘编自章永乐《“大妥协”: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主权连续性》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袁世凯政府针对蒙藏分离主义运动的态度。
(2)根据材料简要评析袁世凯政府针对蒙藏分离主义运动采取的主要对策。
材料一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摘编自齐世荣等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馒兴衰史》
材料二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年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_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材料三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宪法有关行政结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主编《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体现“普鲁士的霸权”。它怎样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4)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形式所体现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诸葛亮据此指出:“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瞻也。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灵谓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
材料二“大臣法,小臣廉”,“大臣贪浊而日在高位,则小臣得于观感之下者,将无不惟利是图矣。京官贪浊而安处无事,则外官被其鼓动饮风者,亦无不惟利是图矣”。
材料三.历来的统治者都说要反贪污,但在专制制度下往往成效不彰,处在衰败时期的清帝国更是如此。原因如下。第一,有些行贿受贿活动已成为官场习惯,人人如此,法理和是非界限已经模糊。第二……“近日言官卖折之风甚伙。……大抵皆以贿陈奏者也。……明朝言官多争意气,今朝言官多因贿赂,可耻之甚!”……第三,没有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它们都不过是行政系统的附属物。最后的裁决权掌握在专政政权的最高统治层特别是皇帝、皇太后手中……第四,社会生活没有民主化,民众维护自己权益的现代公民意识没有形成,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独立的新闻舆论监督。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材料四靠什么打造廉洁政治?权力制约是治本之裳。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放眼世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单凭查办案件就把腐败遏制位的。反腐败的过程,既是查办案件的过程,更是制度建设的过程,特别是对权力的制约乃至制衡的过程。正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1)据材料一,诸葛亮认为建立廉洁政府的首要前提是什么?材料二中提出的反贪思路是什么?为什么?
(2)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政府反贪成效不彰的原因。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腐败问题如何才能治本?在防治腐败问题上,你最欣赏哪国的机制?试举例说明。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反腐的认识。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认为,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是“世界动荡和混乱之源”,多极化主张是“不道德”的。该观点表明她
A. 认为多极化将带来动荡与不安
B. 主张推行霸权主义,维护“单极世界”
C. 认为提倡多极化是反人类
D. 主张建立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岐
B. 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 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