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 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 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 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 政体的纷争是改革的诱因
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 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
B. 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 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 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
A. 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
D. 枢密院
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A. 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
B. 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
C. 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D. 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汉武帝元狩五年,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章佐丞相举不法”。其直接目的是
A. 考察选拔官员 B. 监察百官行为
C. 提升内朝地位 D. 分割丞相权力
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以下立意与材料最恰当的是
A. 威胁王权,蒙恬必然命运 B. 评论历史,应该辩证而为
C. 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书 D. 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