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

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A. 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

B. 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

C. 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D. 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中央机构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故C正确。宋代中央机构职能不限于行政,故A排除。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的是皇帝,故B排除。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不符合“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机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元狩五年,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章佐丞相举不法”。其直接目的是

A. 考察选拔官员    B. 监察百官行为

C. 提升内朝地位    D. 分割丞相权力

 

查看答案

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以下立意与材料最恰当的是

A. 威胁王权,蒙恬必然命运    B. 评论历史,应该辩证而为

C. 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书    D. 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A. 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 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 拜金主义影响政治生活    D. 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今山东大体分属齐鲁两国,齐国是以淄博为国都,领有今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鲁国是以曲阜为国都,领有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故后世称山东为“齐鲁之邦”,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鲁国的面积比齐国大    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 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