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A. 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 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 拜金主义影响政治生活    D. 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B 【解析】A表述过于绝对,错误,也不符合史实;解除百里奚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说明血缘贵族政治出现松动,故B正确;C与材料无关;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D时间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时期今山东大体分属齐鲁两国,齐国是以淄博为国都,领有今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鲁国是以曲阜为国都,领有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故后世称山东为“齐鲁之邦”,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鲁国的面积比齐国大    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 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石惠莲《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几点认识》

材料二美国的经济政策实际上一直在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之间徘徊,克林顿执政后,选择了以“行动主义”为原则,综合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各经济学派之长的“克林顿经济学”,从而促生了“新经济”的到来。……美国是靠变革而繁荣的……但是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

——陈宝森《评克林顿政府国内外经济政策》

材料三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破产,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aig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巨人接二连三倒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将此次金融危机看作是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百年一遇。这场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出现了许多问题。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让“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说明克林顿执政时期(1993~2001年)美国是如何“靠变革而繁荣的”?

(3)20世纪的“大萧条”重创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世界上任何一国都不能独善其身”,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或经验,谈谈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查看答案

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 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 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 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