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确立的事件是。
A. 苏联的建立 B. 苏联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 联共十四大的召开 D.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926年起,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苏联面对着多方面的困难,以下最全面、准确的说法是
①内部技术落后
②资金短缺
③外部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威胁
④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
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实行余粮收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17~1918年度征购粮食7340万普特(1普特=16.38千克),1918~1919年度为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特。这
A. 体现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大提高
B. 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C. 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D. 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下面是1919年某地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 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 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 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 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1921年苏俄暴动者指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 )
A. 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 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律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A. 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