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指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材料一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从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到明清时期的“四辅官”、“内阁”制、军机处,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虽然各部门的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只能基本不变。
材料二从1982年开始,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部制改革”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空轴上的秘密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20世纪的“政策探索与调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20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那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公元162年,皇甫规率军在外作战,适逢军队疫病流行,便把病员集中起来治疗。公元491年,疫病流行,竞陵的王萧把自己的住宅拿出来,购买药物,收养贫苦病人。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设在庙宇,不仅长安、洛阳有,其他各州亦有。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而且设立门诊部。明朝几乎每县都有一所官办的惠民药局。
——摘编自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
材料二18世纪以前,英国历史上并没有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中世纪教会建立的“医院”主要负责收留和照顾病人,并不具备专业的治病救人功能。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随着医院的兴起,出现了各类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弥补了以往医疗机构的不足,有了新的特点。首先,新建立的医院针对不同病人群体,有了专业分工;其次,针对不同的疾病,医院内部的治疗开始逐渐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医院出现全职的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并配有常驻的助理人员负责准备药材、管理外科手术器材、查看病人病情;再次,医院的兴起和发展壮大,使得新的医学教育体系——临床教学体系得以发展并且完善,培养了一大批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为医疗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一摘编傅益东《浅谈18世纪英国医院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医院的特征,并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医院和中国古代医院的主要不同之处。
当土耳其等国在为加入欧盟苦苦努力的同时,英国于2016年6月举行全民公投,结果是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将不再属于欧盟成员国。继英国之后,荷兰、法国等国也表示要公投脱欧。这反映出
A. 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
B. 欧洲一体化趋势因英国脱欧而出现逆转
C. 大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制约欧盟发展
D.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差异影响欧洲一体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新党增多,老牌执政党地位不断下降。选民总数不稳定,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投票人数越来越多。这反映了欧洲国家
A. 政党政治出现危机 B. 代议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C. 政府执政力受质疑 D. 广大选民对政治的理性
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A. 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 B. 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
C. 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 D. 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