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 地...

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

地开发。其影响是

A. 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

B. 开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

D.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明末清初是海禁时期,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实际上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突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当时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在台湾有势力;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与材料无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材料给出的时间是明末清初,这个时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出海是要受到制裁的,所以这样的现象反映出的是对这一政策的突破。C、D选项看似没有问题,实际上没有反映出本题的实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 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 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C. 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查看答案

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 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C. 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    D. 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

 

查看答案

孔子:“君子义以为质”,孟子:“舍生而取义”,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可知,“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确立

A. 价值准绳

B. 施政之术

C. 人伦秩序

D. 行为规范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时,国家的新领导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可是到1957年,中共的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1949年以来的一段时期。……这个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即使是适度的、但也是显著的提高;国家的社会制度已经比较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思想有何新的发展?

(2)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

——《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