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

——《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1)三国加强了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变化:由支持中国到阴挠中国统一。原因: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为美苏亚洲争夺的重点。后果:造成中国海峡两岸长期分裂,阻碍了中国的统一。 【解析】(1)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其实质是将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联系二战后的世界形势进行考虑;思考对中国的统一大业的不利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幕】

材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二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1)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从商鞅个人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论述怎样认识自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查看答案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目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Seephen Bradley)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到,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的不变——回归十年,繁荣不改。”究其原因是

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                 B.有利的外部环境

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D.香港人的勤劳

 

查看答案

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