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年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1)外交政策:“冷战”政策。体现: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 (2)变化: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出现多极化趋势。原因: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等 (3)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或结伴不结盟)意义: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美国在二战之后逐步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实行“冷战”政策。这一些了的政策具体体现在他的行动中,在经济方面是马歇尔计划,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在对外关系上建立北约。 (2)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体现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着重强调了两极格局受到的冲击,以此论述多极化趋势的可行性。对于多极化的原因,应从世界背景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谈,要全面细致。 (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21世界的大国关系主要是建立新型战略伙伴。说到底是不结盟运动的继续发展。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发展·多极化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Seephen Bradley)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到,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的不变——回归十年,繁荣不改。”究其原因是

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                 B.有利的外部环境

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D.香港人的勤劳

 

查看答案

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查看答案

关于香港、澳门的回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彻底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B.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C.香港、澳门曾经分别是英国、荷兰的殖民地

D.香港、澳门回归后,与大陆一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查看答案

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查看答案

我国的外交,从建国之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到90年代不结盟运动,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A. 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

B. 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 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D. 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