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最初源于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它否定一切的理想精神,指责“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下列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等待戈多》
1832年,英国改革方案通过,它提出取消一大批衰败选邑的选区资格,把议席重新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主要是工业城镇。它还提出扩大选举权,实行财产资格制,在原有的选民之外,农村增加年收入10镑以上的公薄持有农和50镑以上的租地农;城镇则统一标准,实行10镑房产持有人选择权。材料表明英国这次改革不正确的是: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 B. 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C. 工人阶级被排除在改革成果之外 D. 选举制度存在财产歧视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 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雅典公民确是如我们所能想象的那样充分参与政治活动。每个人无论贫富,除了不能成为将军外都有机会去做任何事情。更引人注意的是,所有重要的政治决策要得到公民大会亦即参加会议的多数公民的同意。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A. 雅典居民享有充分民主权力 B.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C. 雅典民主体现绝对平等与公正原则 D. 考虑欠周的感情色彩可能会影响决策
2016年11月,中办、国办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根本地位、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关系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三权分置”制度:
A. 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B. 顺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
C. 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盘否定
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期间,美国本着五项原则(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和中国会谈,最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表明当时:
A.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B.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 美国坚决反对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
D. 美国认识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