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影响。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现代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

 

(1)表现:新型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的出现或通货膨胀出现。 (2)历史条件: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影响:拓展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推动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如答到“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亦可给分)。 (3)特点:大量农业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额总量增长;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但发展不平衡。 (4)规律:地区贸易到全球贸易主导地位(局部市场到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1)表现: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可以得出新型工商业城市的兴起;由“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可以得出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的出现或通货膨胀出现。 (2)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分析。历史条件:由材料二中的“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可以得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兴起的历史条件时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影响:由材料二中的“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等信息可以得出拓展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推动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也可说是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特点:题目要求“据材料三”概括。由材料三中的“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等信息可以得出大量农业国际被卷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额总量增长;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但发展不平衡。 (4)规律:题目要求“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从上面三个材料来看,第一个材料反映的是16、17世纪欧洲的北部国家和一些工商业城市首先兴起,所以属于地区贸易,到材料二、三中的两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到最终形成,可以推论出由地区间贸易到全球贸易主导地位(局部市场到世界市场)。在上述过程中,农业国家慢慢落后于发达国家,从而被卷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所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阀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材料二中的“前期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

材料三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内容,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演进中得到的有益启示。

 

查看答案

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内容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B. “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 “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查看答案

1953年至1954年间,天津工业企业共抽调两万多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和一些地区重点建设单位。仅天津汽车制配厂输送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干部和工人已相当于解放初期该厂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当时

A. 天津经济建设地位的突出    B.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

C. 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D.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查看答案

1931年9月,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布的《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规定,“凡中华民国人民研究工业技术,对于工业上之物品或方法首先发明者”,得依本条例“给以专利权10年或5年,前项专利权以国家为区域”。这一举措

A. 是抗战时期的应急措施    B. 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C.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限定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查看答案

中国的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如今却重新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这一时期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有

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②西方思想广泛传播

③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

④土地革命遍及全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