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语·周语》记载,周襄王时已产生了“父子不得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语·周语》记载,周襄王时已产生了“父子不得相互告诉”的思想。汉宣帝曾颁布:“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大父母匿子,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学界认为这是关于亲亲相隐制度最早、最明确的规定。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露其事及鞑语消息,亦不坐。”同时唐律还规定:“若犯谋逆以上者,不用此律……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虽告亦无罪,缘坐同首法”,认为因为“不臣”可以不用容隐制度。到近代,在清末至民国初期的历次法律变革中,亲属容隐制度仍得以继承。

——摘编自王新霞、柳萍等《论中国古代司法文化特征——以“亲亲相隐原则”为例》

材料二2012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88条明确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该规定赋予了亲属证人不被强制出庭作证的特权,体现了亲属拒证权的理念。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为了避免自己及其亲属受到追诉,不愿意作证,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法律不应当强制打压。从更深层次来看,亲属拒证权制度维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血脉亲情,在宏观上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益。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对被告亲属所作证言持有怀疑态度,其被认可和采纳的机会很小。

——摘编自李旭霞《论我国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制度之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发展的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亲属拒证权”与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的异同,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构建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社会价值。

 

(1)特征:容隐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对容隐避罪情形限制加强,严厉打击“谋反行为”;亲亲相隐的诉讼原则突显论理关怀;容隐思想历史悠久,对后世影响深远;容隐法律制度不断走向完善;以儒家“孝道”和法家“忠君”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价值追求。 原因:宗法血缘观念的浓厚;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法家思想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等等。 (2)同:对于人们的犯罪行为,都认为其特定亲属可不用出庭作证。 异:在性质上,“亲属拒证权”是一种权利性规定,而容隐制度则为一种义务性规定;在主体上,“亲属拒证权”仅适用于被告的父母、配偶、子女三类亲属,而古代容隐制度的适用范围则更广;在适用对象上,“亲属拒证权”无例外规定,任何犯罪皆适用.而容隐制度则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等罪不适用, 价值: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是充分尊重人权的表现;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实现诉讼程序的公正。 【解析】(1)特征:根据“周襄王时已产生了‘父子不得相互告诉”的思想’”“到近代,在清末至民国初期的历次法律变革中,亲属容隐制度仍得以继承”得出容隐思想历史悠久,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得出容隐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根据“若犯谋逆以上者,不用此律……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虽告亦无罪,缘坐同首法”得出对容隐避罪情形限制加强,严厉打击“谋反行为”;根据“其父母匿大父母匿子,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得出亲亲相隐的诉讼原则突显伦理关怀,以儒家“孝道”和法家“忠君”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价值追求。原因:可从宗法思想观念、儒家、法家思想、巩固统治角度分析。 (2)同:根据“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该规定赋予了亲属证人不被强制出庭作证的特权”得出相同点;异:可从性质、主体、适用对象等角度分析得出。价值:根据“该规定赋予了亲属证人不被强制出庭作证的特权”“证人为了避免自己及其亲属受到追诉,不愿意作证,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法律不应当强制打压”“在宏观上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益”“法院对被告亲属所作证言持有怀疑态度,其被认可和采纳的机会很小”分析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社会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这反映了

A. 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

B. 法国力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C.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 法国恢复欧洲覉主地位的战略目标

 

查看答案

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

A. 表明苏联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 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

C. 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查看答案

1832 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 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 ,1849 年废除《航海条例》 等。改变这些政策

A. 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B. 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

C. 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    D. 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查看答案

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迅即被与酒会联系在一起。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的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判有罪。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

A. 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

B. 众人都生活在城邦集体之中

C. 个人都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

D. 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举行

 

查看答案

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这一变化表明

A.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B. 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C. 国家财政困难有所缓解    D. 国民经济结构走向平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