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这一变化表明
A.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B. 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C. 国家财政困难有所缓解 D. 国民经济结构走向平衡
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
A. 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
B. 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
C. 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人们学习西方的障碍
D. 对维新派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
A. 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
B. 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
C. 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D. 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清除侨寇残余势力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 采取富民政策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记载:“旧制,凡大政事,必命宰臣坐议,常从容赐茶乃退。及(范)质等为相,自以周室旧臣,内存形迹,又惮帝英睿,乃请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帝从之。由是坐论之礼遂废。”材料说明宋朝
A. 官员办事效率提高 B. 宰相决策权的丧失
C.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传统行政机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