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窝阔台继位以后,西征等大规模的征伐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为解决财政问题,蒙古贵族别迭提出了“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主张。耶律楚材敏锐地感到了实行汉法的时机已到,马上做出反应,提出了这种方法的不可取,“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提出用汉法的治理方针。汉法在北方汉地的实行取得了成功,此后耶律楚材主管政务,在中国北方大行汉法。主要表现在:在文化等方面,他任用儒士,保护、发展汉文化,坚持以汉法治理汉地。奏行科举取士,尊孔重儒,设置编行儒学经籍所、编修所等措施,收留一些处在困境中的儒士。在政治制度上依照中原政权模式进行行政改革: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1230年,耶律楚材上书建议:“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凡所掌课税,权责不得侵之。”这种军、民、财政分开的措施受到权贵的抵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是基本做到“课税所掌钱谷”,而民、军分职的方案则不得不搁置。
——摘编自陈秋速《蒙元时期回汉法冲突初探》
(1)根据材料归纳元朝大行汉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实行汉法的意义。
材料有学者认为:“16至18世纪西欧的现代化过程,是市场需求引起的,需求牵动生产,商业革命导致工业革命,然而同期的中国虽然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但它却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请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说明论据充分,符合史实,言之有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壁琉璃、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出席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出了“巴鲁克计划”,规定各国的原子能开发和使用都交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和控制。在这种控制分阶段建立以后,美国将停止核武器生产,拆除现有核武器。对违反规定者,“自动”加以严惩。这一计划的提出
A. 旨在使世界各国的核武器发展风险可控 B. 便于美国对他国核计划实行控制和制裁
C. 后来受到了大多数无核国家的普遍欢迎 D. 推动了战后的世界和平和国际裁军运动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下表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A. 受“滞涨”等因素的影响,70年代美日两国经济持续下行
B. 1973年以后,沉重的财政负担使美国“福利国家”的发展受挫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经济增速远超美日
D. 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陷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