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美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美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

年份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22.9

18.5

中国

32.8

29.8

19.7

12.5

6.2

 

 

——依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现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1)趋势:英国:从18世纪中期开始工业生产占世界份额逐渐增加,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所下降。中国: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逐步下降. 原因:英国:①工业革命的推动;②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③大力进行殖民扩张开拓世界市场;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速度减缓。 (2)特点: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表格、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发展趋势: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在近代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而英国19世纪之前呈上升趋势,份额逐渐加大,20世纪初开始下降。第二小问原因:关于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份额逐渐增加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作答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可归纳为英国独霸世界贸易;根据材料“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可归纳为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根据材料“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归纳为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 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18-19世纪中西方贸易、以及世界市场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耕图

材料二:在我国古代,不仅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重农思想,而且在农业生产方面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推广普及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其中也包括农北生产工具。汉代专门设立主管农业生产的官职,“搜粟都尉”赵过组织大批的能工巧。对农具创制、研发、改进和推广,使犁耕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与应用,大力推行牛耕技木;唐代创制了曲辕犁等,这些不仅促进了农北生产的发展,而且对犁耕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这种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但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材料中的"制度”是指

A. 农业合作社    B. 人民公社体制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乡镇企业制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61年7月1日到1962年6月30日.我国共进口粮食117亿斤。同期,征购粮食减少了158亿斤。上述做法旨在

A. 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B. 纠正“大跃进”的弊端

C.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 缓解国内的经济困难

 

查看答案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过渡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里的“道路”是指

A. 大力推行工业化    B. 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C. 实行“赶超”战略    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查看答案

1958年,国家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不久,禁止从农村招工的政策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这一变化

A. 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受阻    B. 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C. 利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    D. 导致城乡差别缩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