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作者主要探究了工业革命的哪些前提和条件
A. 原料、资本、劳动力 B. 政治制度、劳动力、资本
C. 技术前提、资本、劳动力 D. 市场、资本、劳动力
据统计,1800年英国的原棉消耗量为5200万磅,而到1840年则增加到了4.59亿磅。这主要是由于
A. 英国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B. 蒸汽动力机械的广泛使用
C. 英国对外殖民掠夺的加剧
D. 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眼务于美洲,的总政策。材料中所说的“总政策”体现为
A. 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 B. 民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
C. 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D. 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
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据此可知
A. 18世纪的中国曾出现贸易危机 B. 闭关锁国使得清朝外贸日渐萎缩
C. 清中叶中外贸易联系渐趋密切 D. 清政府实施较为宽松的贸易政策
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
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A. 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 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 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
D. 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