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擘,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作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良策”。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察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张謇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材料二安德鲁·卡耐基(1835~1919年)是世纪之交美国最大的工业巨头和著名的慈善家。卡耐基在1889年发表的《财富的福音》一文中提出,财富集中造成贫富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富人应该把这笔钱在他们生前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的事业,投向建立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公共泳池以及捐赠教会等领域。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在他名下的基金会和非盈利机构甚多,但最主要的当属1911年建立的卡耐基基金会。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资中筠《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与卡耐基慈善公益活动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在英国公投脱欧后,马克龙当选新一届法国总统,对此有人说:“马克龙的胜出也就是欧洲主义者的胜利。”这反映了
A. 欧洲一体化不利于国家发展 B. 欧洲联合已经不适应欧洲发展
C. 欧盟的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 D. 欧洲正面临新冷战思维的挑战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D.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1832年,英国颁布《主仆法》,规定:“工人违背合同要处以监禁,而雇主违背合同却只处以少量罚金。”而1875年议会则以《企业主与工人法》代替了《主仆法》,宣布劳资双方在法律上有平等的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工人阶级议会斗争的胜利 B. 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进步
C.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平等 D. 英国社会阶级矛盾已消除
希腊哲学家和演说家构建的民主与法制理念在罗马能够被轻易接受。这反映了古希腊与古罗马
A. 有相同的政治理念 B. 两国国情基本相同
C. 有相似的文化传统 D. 都尊重公民的权利
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在于
A. 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 促进海峡两岸健康发展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两岸坚冰的局面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