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认为:“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强调了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认为:“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强调了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权威的根基被摧毁”。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梭伦

A. 颁行了陶片放逐法    B. 实施财产等级制度

C. 向公民发观剧津贴    D.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 “权威的根基被摧毁”可知为梭伦改革期间推行的以财产等级制取代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的举措,打击贵族血缘、世袭的基础,故排除D,选择B项;A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措施;C是伯里克利时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很早的时候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就在希腊社会中被打破。公元前六世纪,民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这项改革

A. 汲取了梭伦改革的精髓    B. 以地区选区冲击血缘部落

C. 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D. 增强了城邦国家公民力量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摘自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

材料二1952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比预想的顺利得多,朝鲜战争大局已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在陈云领导下,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计划主要包括《关于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以及钢铁、有色金属、机器、汽车、船舶、电器、化学、建筑材料、电力、煤矿、石油、纺织、轻工业、交通、邮电等发展计划。5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505亿元,拟请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项目91个。

——摘自新华网《新中国理财专家陈云与“一五六项工程”建设》

材料三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实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其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中国“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的重大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丝织业中表现最为典型、最为突出。但在具体研究中,彭泽益等学者认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行会手工业老板和帮工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把这说成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乃是对史实的误解。

材料三科学技术和社会技术影响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决定经济发展的技术其实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技术,就是调整、管理、控制社会的方法。从整个国家来说,支撑社会的广义技术范畴主要包括:政府组织的状况,指政府组织的架构和规模,官僚机构的运转效率等;财政税收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等。社会技术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并与经济增长率息息相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彭泽益观点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

 

查看答案

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