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4-1925的十余年间,中国先后制订过三部宪法。其中1923年《中华民国宪...

1914-1925的十余年间,中国先后制订过三部宪法。其中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出台最为迅速,当时的国会在曹锟的贿赂和武力逼迫下,仅用了三次会议即制定通过。这表明当时

A. 封建复辟浪潮卷土重来    B. 宪法地位得到社会认同

C. 贪污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D. 民主宪政思想影响巨大

 

B 【解析】材料中1914-1925年属于北洋政府时期,政府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方面想实行专制体制,一方面又迫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来民主思想的社会动员,迎合社会心理认同实行民主形式。自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华民国也实行的民主共和体制,故A项错误。从题干可以看出,宪政的实施总是被各省军政长官所干扰、阻挠,国内缺乏一个稳定的大环境去推行宪政。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贪污问题,故C项错误。宪政是指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此题侧重于宪法的制定不是按照宪法来施政,排除D。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A. 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 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C. 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 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查看答案

明代重要的戏曲作者,大都拥有进士科名,而话本小说的作者或编著者中,却少有举人、进士。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高雅与通俗文艺的不同价值取向    B. 士人与市民的不同文化观念

C. 戏曲与话本小说的不同消费方式    D. 江南与北方的不同区域特征

 

查看答案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者这种侧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

A. 格物致知    B. 内心反省    C. 心外无物    D. 天人感应

 

查看答案

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当时的长安、洛阳等地的汉人受回绝风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出现了“回鹘(纥)衣装回鹘(纥)马”的景象。这说明唐代中后期

A. 社会生活开放多元    B. 官营丝织业占主导

C. 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D. 中外交流全面深入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儒家思想正统化    B. 小农经济的发展    C. 专制制度的加强    D. 科举制度的僵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