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

北宋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自知统系来处,……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该观点认为

①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

②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

③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

④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B 【解析】依据题中的北宋学者的观点可以推导出宗法制可以维系宗族,族谱可以凝聚人心。废除宗法制和谱牒,危害很大,“虽至亲,恩亦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遭到破坏。宗法制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在北宋学者的文中没有提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相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一—《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二: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大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四:(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纸画,花果铺席……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对城市商业是如何管理的?

(2)材料三、四反映出北宋的商业管理上与隋唐相比,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管理的什么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3)尽管古代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一项成就。

 

查看答案

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

①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②明清帝王会耕作种田

③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④统治者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汉朝和唐朝前期对“市”的时间和规模都有限制

③草市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④明朝中后期,江南棉织业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