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陆...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陆九渊任荆门军知军。他上任后,正值金兵南侵压境,他便主持构筑荆门城,并开挖了护城河渠,守边防,固前沿,从此荆门有了城池。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荆门军的税收弊端和不合理体制,以及官场的陈规陋习,重视整军习武,提拔人才。他宣讲心学,崇教化,易风俗;引导民众从内心自觉履行道德仁义。他废除了荆门境内税卡,减免捐税,一时间荆门商贾云集,税收日增,民讼渐息,盗贼敛迹。

——摘编自《荆州地方志》等

(l)根据材料,指出陆九渊治理荆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九渊治理荆门的主要措施。

 

(1)背景:南宋面临金军南侵,政权飘摇;理学系统化,心学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义利观发生变化。 (2)措施:军事上兴建城池,加强军队建设;政治上改革弊政,重用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繁荣地方经济;思想上重视儒学教化和民众价值观建设,提高民众自身修养。(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材料中“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他上任后,正值金兵南侵压境”可以得出当时正值南宋末年,政权动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理学系统化,心学兴起。此外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义利观发生变化。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主持构筑荆门城,并开挖了护城河渠,守边防,固前沿”可以得出军事上兴建城池,加强军队建设;从“改革荆门军的税收弊端和不合理体制,以及官场的陈规陋习,重视整军习武,提拔人才”可以得出政治上改革弊政,重用人才,提高行政效率;从“废除了荆门境内税卡,减免捐税”可以得出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繁荣地方经济;从“他宣讲心学,崇教化,易风俗”可以得出思想上重视儒学教化和民众价值观建设,提高民众自身修养。 点睛:解答本题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英国一份刊物上的诗歌写道:“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协约国对中立国的宣传,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散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摘编自顾国梅、朱静华的《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l)根据材料,概括协约国宣传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朝末期,阶级矛盾和蒙汉民族矛盾尖锐。元顺帝即位后,驱逐权臣伯颜,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开始了“至正更化”。脱脱上任不久,宣布恢复科举,对汉人择优录取。在宣文阁内重开经筵,当时的经筵基本上是“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未尝绒默”。至正五年,元顺帝特诏命24名官员分赴各地宣抚民众,并给予宣抚使特权:“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民间一切兴利冷弊之事,悉听举行。”元顺帝还下令官府设置常平仓、义仓,以应付突发性自然灾害。

元顺帝虽对改革重臣斌予充分信任,但君臣之间同样存在着矛盾与隔阂,17年间有七任丞相相继执政,而他们的改革路线又各有侧重。当时,太子党与顺帝党的斗争,伯颜与燕帖木儿家族之间、脱脱与伯颜之间、哈麻与脱脱之间也存在激烈斗争。这些斗争极大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至正更化”亦被葬送其中。

——摘编自《元末至正更化探究》

(l)根据材料,概括元朝“至正更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实行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至正更化”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后回答。

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地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据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德正德以后,欧洲殖民者东来,中国优良的手工业品不断地运往欧洲市场,欧洲殖民者为了支付与中国贸易的差额,运进了大量的白银,这就使正德以后的银币使用较前普遍,到了嘉靖四十一年,全国班匠普遍征银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政府就废止了双规办法,一律以银代役。该年工部题准:“行各司府,自本年春季为始,将该年班匠(工匠)通行征价类解,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仍备将各司府人匠总数查出,某州县额设若干名,以旧规四年一班,每班征银一两八钱,分为四年,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

淘金人纷纷涌向德国境内的金银矿山,尽管许多矿山已经资源枯竭,但他们仍然拼命挖掘。1460~1530年间,中欧的银产量增加了5倍以上。除了争取更多的对外贸易顺差和搜刮金银器皿,并把它们熔化及鼓励开采金银矿外,政府还设法让金银铸币的成色降低。16世纪前半期,英国就采取了这种做法,使英国硬币的含银量在短短的8年内(1544~1551年)跌到接近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一文中指出:“在15世纪末,货币已经把封建制度破坏和从内部侵蚀到何种程度,从西欧在这一时期被黄金热所迷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据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代后期“一律以银代役”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市场中的金银流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查看答案

2007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979万亿美元,2008年下降了14%,2009年下降了39%,但绝对值仍然达到1.04万亿美元左右。而且2008年和2009年跨国并购在国际直接投资中仍占68%和67%,与2007年的70%相差无多。材料反映出

A. 金融危机未对资本融合造成影响    B. 跨国公司仍在发挥全球资源的配置作用

C.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经济繁荣    D. 经济危机加速了商品和生产的国际流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