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清廷此举

A. 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    B. 促进了科举制完善

C. 意在加强思想控制    D. 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

 

C 【解析】由“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科举考试中没有按照要求从儒家经典做注而被除名或降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实行文化专制,从思想角度加强控制,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选,文字狱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科举制走向了极端,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A. 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 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 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 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查看答案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皇帝制与郡县制    B.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丞相制与刺史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

A.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

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民族主义者,甘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服务直到叛乱被平息。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布什《甘地》

材料二1930年3月12日,61岁的圣雄甘地率领78名非暴力运动积极分子,从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市徒步到丹迪游行,游行共持续25天,行程达388公里,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年取得独立。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重演“盐游行”》

材料三1942年7月14日,国大党工作委员会通过了由甘地起草的决议。其中说:“迄今发生的种种事件和印度人民的切身经验使国大党确信,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必须立刻结束。这不仅是因为外国的统治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个灾祸,是对被统治人民的继续宰割,而且,以一个被捆绑的印度,也决不能在保卫自己和影响这个正在毁灭人类的战争的结局上起有效的作用。

——V·T·巴提尔《甘地、尼赫鲁和退出印度运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的行动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述的具体事件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甘地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据材料概括,他认为必须实现这一主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甘地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手段有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