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族制度源于宗法制,到了宋代乡村的宗族制度不断完善,修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宗族制度源于宗法制,到了宋代乡村的宗族制度不断完善,修宗谱、建宗祠、立族长、订族规较为盛行和完备。“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乡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从宋之后,宗族习惯法以成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北大学者田成有认为:“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材料二:陈永平、李委莎的社会调查报告《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的观点,并列举出材料一中论证该观点的论据。

(2)概述材料二的观点,并列举出材料二中论证该观点的论据。

(3)结合现实分析宗法制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影响。

 

(1)概述材料一的观点,并列举出材料一中所蕴含的论据。 论点:肯定宗族制度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论据:材料中列举了宗族组织自身建设;宗族组织对维护社会的作用;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得到官方认可等 (2)概述材料二的观点,并列举出材料二中所蕴含的论据。 论点:宗族制度是农村的不安定因素。论据:一是进行的社会调查得出结论(材料为调查报告);二是认为宗族制含有封建残余;三是宗族群体形成利益群体。 (3)结合现实分析宗法制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影响。 积极作用:注重家族建设,尊老爱幼,有利于家庭和谐及社会的安定;一定程度上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解析】试题分析:(1)宗族曾在中国历史上承担着进行社会教化、维护社会秩序、施行社会救助等重要功能,。材料一就是在宗族制的积极方面做了介绍。材料中“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乡老和解”、 “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据这两句话得知宗族制在组织原则、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历史上的宗族制度是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农耕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宗族制度是小农经济、农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只要这种生产方式依然存在,宗族制度就会有其生存的社会土壤。在近代以来的急剧社会变革中,植根于农耕社会的宗族制度、宗族观念,越来越显示出其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性,甚至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滞碍因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宗族制度尽管随着封建社会的彻底解体而瓦解了,但是,宗法观念对中国广大农村的影响远未消除,在许多偏远的落后山区,宗族势力还很强大,甚至严重危害地方政权。怎样正确处理几千年封建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个沉重包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材料二是在宗族制的消极方面进行了阐述,“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另外材料二是一份调查报告,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性。 (3)宗族制在中国影响深远,它的存在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我们在从总体上批判、否定宗族制度的时候,也应看到其中又有一些反映中华民族优良精神和传统和因素,如禁止酗酒、赌博、偷盗的规定,要求勤俭节约、自强自立的规定,要求亲族之间、乡邻之间互谅互让、和睦共处、患难相助的规定,等等,对此又应该有区别地对待。另外,历史上封建社会治理和宗族治理的成功经验也给我们许多启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达到真正的法治社会秩序,在重视国家制定法的同时,还应当辅之以其它的社会行为规范。充分注意到广大民间社会自生的习惯法,以补充国家制定法的不足,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文化层次差别相当大的由传统而来的国家,制定法即使成千累万条,数量再多,也不可能包罗万象,网揽一切。因此,只有在国家制定法的基础上,辅之于一些其它的行为规范,如乡规民约、个体工商户条规等形式,才能地有效地调整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处在前所未有的前面社会变革之中,如何适应这种千年未有的深刻变革的需要,从中国的现实、现状出发,积极探索出一种融合东方西方、跨越古代现代的发展道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法律文化,将是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的艰巨任务。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查看答案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据《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这说明

A. 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 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C. 军机处、内阁分权制衡    D. 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

 

查看答案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查看答案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 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 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 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D.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