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泰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津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冶、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申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①差异: A.中华法系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 B.中华法系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 C.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 ②原因: A.中国:自然经济;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 B.中国:宗法制度,专制统治;古罗马:城邦政治,帝国时代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 C.中国:法家,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古罗马:自然法思想,平等、公正、正义。 ①背景: A.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 B.西方近代法律思想的传播; C.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 D.试图收回领事裁判权。 (回答任3点即可) ②评价: A.晚清的司法改革借鉴了近代西方法律原则制度,同时兼顾了儒家礼教传统,有利于法律近代化。 B.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集权专制统治,加之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改革困难重重。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中国法系的特点为“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而罗马法的特点“私法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追求正义”,据此进行对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与古罗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史论正确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改革背景:除根据材料所述的清政府试图以司法改革使列强收回领事裁判权、挽救自身统治危机外,应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分析作答。晚清的司法改革在“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的基础上进行,但同时又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的守旧态度,结果是“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据此进行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 “私法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追求正义”“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中国传统法治与罗马法”“清末司法改革”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法治与罗马法,清末司法改革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意,古代中西方文明的内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一直都是考试的重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A.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 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C. 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D. 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查看答案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表现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各种国际组织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查看答案

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这说明(  )

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              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

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

 

查看答案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