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中时间(明后期)百姓十分之六七不务农而经营手工业、商业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即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这也符合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变化的原理。故选B。A项中的农业的衰退和C项中的贫富分化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材料中的无业游民指的是从事工商业者。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明清经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查看答案

史载:唐代官营丝织业“凡织紝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施,四曰纱……八曰绮”,反映唐代官营丝织业生产

A. 分工细致    B. 规模巨大    C. 品种丰富    D. 供不应求

 

查看答案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C. 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 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 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 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查看答案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妃嫔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