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圳);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是古文,对学生难度较大,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我国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结合史实可以知道B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涵义。A项内容出现在汉代,C、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 【名师点睛】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我国春秋以前主要是采用的石器耕作;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围绕自身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查看答案

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中苏两国采取“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此后,又提出“全方位外交”、“多边均衡外交”。这说明日本(   )

A.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意图挑战现存的两极格局D.政治大国地位得到国际上承认

 

查看答案

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查看答案

1917年3月15日,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建议,由苏维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孟什维克党代表则主张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结果,苏维埃以多数通过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结果说明当时

A.资产阶级代表在苏维埃占多数

B.布尔什维克党对民主革命前途认识的局限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 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在巴黎公社选出的89名委员中,工人30多人、知识分子30多人、职员约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是    

A.消除了选民在职业、性别上的限制

B.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制

C.探索了实现劳动者解放的政治形式

D.公社委员会实行了权力集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