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说明其主要目的是

A. 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B. 加强基层管理

C. 调配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D. 建立中央集权

 

C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材料“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说明利用户籍可以起到调配人力资源从事农业,便于征派赋役,以实现富国强兵,从而服务争霸战争,C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在材料中有所涉及,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不是主要目的;D与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故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

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查看答案

《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 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基本成熟

C. 官营冶铁业较为发达    D. 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查看答案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B. 体现了国家对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视

C. 阻碍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 说明了农耕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

 

查看答案

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边疆观”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边疆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边疆观”。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两幅地图体现的“边疆观”并无本质区别

B. 英国的“边疆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

C.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边疆观”不同

D. 清朝的“边疆观”的实质是一种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