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 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主要讲述坊市制度的变化,与社会治安好转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以及“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放松,坊市制度已经崩溃已经崩溃,故B项正确;“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由于坊市制度崩溃而废除了街鼓,而不是因为读书人埋首功名利禄,故C项错误;宋代比唐代城市的管理相对宽松,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查看答案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 经营更趋市场化    B. 减少犁耕依赖    C.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注重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华衡芳(1833-1902)是中国清末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十分重视数学史的研究和整理工作,认识到中国传统数学在算法的重要缺陷和算理上的不足,需要通过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及相应理念,于是将西方传入的自然科学知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之中,使得西方传入的科学知识能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在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上,华衡芳兼顾技术书籍和基础理论书籍的翻译;而且通过对算数和其他科学之间关联的总结和反思,尝试对不同学科进行系统思考,认识到不同科学背后的联系,继而认识到自然科学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并致力于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华衡芳没有将自己的研究局限在实验室和书斋中,在洋务运动中与徐寿一起合作完成了中国自主开发生产第一艘蒸汽机船的全过程,成功地研究出氢气、硝酸等等重要工业原料和化工原料,满足了当时生产的需求。

——摘编自王志伟《华衡芳的科技观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华蘅芳的科技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蘅芳的科技观的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对广岛进行打击之前,日本领导人提出条件,要保留天皇的权力和军队不受约束的权力,战争部长等人在坚持“将战争进行到底,维护我们的国体”,日军统帅部已经准备采取“决定性行动”,设想沿日本海岸部署军队,以击退美国人的登陆。此时,美国人在冲绳和其他外国岛屿却遭遇了困难。在欧洲战场,1944—1945年,美军有18万多人死亡,东京8月14日遭到了超过千架飞机的猛烈空袭,第二天,天皇在广播中就宣布了投降的决定,而不是在广岛遭到原子弹袭击的那一天。在促成日本投降的各种可能性中,是苏联决定不让日本人心存调节的希望,在日本北海道不远的色丹登陆,才迫使日本军方终于签署了投降书。对日使用原子弹解释为一种皆在恐吓苏联的开枪警告,是冷战的爆炸性序曲。

当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高空爆炸的时候,当场死亡的人数达20多万。原子弹体现了西方盟国为结束二战而在多大程度上不惜将道德禁忌弃之不顾。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结束朝鲜战争时,为何这场冲突会逐渐地平息下来,而不是升级为一场超级大国之间的全球性冲突?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解释是,第一颗原子弹试验。

——摘编自(英)尼尔·费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义庄之制创始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成为构成宋代以后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范仲淹入仕之后禄赐有余,于庆历、皇祐年间(1041-1053年),于苏州吴、长洲两县,逐次购置田产千亩,设立义庄。范氏义庄对族人的赡给,1050年时都有详细的规矩,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套,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却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

义庄到南宋时期已成社会上一种普遍的制度,明清时期更为盛行。义庄设置普遍化之后,经常由族人共同合作设置,同时也考虑到过分的济助会造成族人的懒惰。如,清代葑门陆氏义庄的赡族规条中,更指出“男丁自十七岁至五十岁,理宜勤俭谋生,非鳏寡孤独老疾可比,本不在应给之例,其有势处贫人,尚安分者,不得不于常格外,暂为酌给”。南宋建阳麻沙刘氏义庄:“患苦乡闾、害及族党者,虽贫勿给;男婚越礼、女适非正者,虽贫勿助”范仲淹最初订立的义庄规矩,以周济族人的日常生活为主,到熙宁六年(1073年)的续订规矩,才有于族人中选有学问品德者为教授,教导族中子弟,由义庄給予津贴。南宋以后的义庄,有不少与义学相结合,以义庄收入,延请师儒,教育族人,使族人不致因清寒而无法向学,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子弟则给予路费。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出宋代至清代义庄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至清代义庄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