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等名...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为思想界的共识。所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 19世纪40~50年代    B. 19世纪60~70年代

C. 19世纪末    D. 20世纪初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指的是戊戌变法时期,而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初是辛亥革命而不是戊戌变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

A. 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    B. 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

C. 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 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

 

查看答案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主要用于

A. 原始灌溉    B. 松土挖土    C. 除草培土    D. 开沟播种

 

查看答案

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B. 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

C.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 君主专制弱化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自吾少时,绝无求富贵之心,而颇有树勋名之念。游(学)东西洋十年(后》……志在变法,在民权,……归见当道者之顽固如此,吾民之聋聩如此,又欲以先知先觉为己任,借报纸以启发之,以拯救之,而伯严(黄遵宪的友人)苦劝之作官。既而幸识公,则驰告伯严曰:“吾所谓以言救世之责,今悉卸其肩于某君矣!……吾之不欲明与公等(梁启超等逃亡海外的改良派志士)往来者,以为使公等头颅无可评之价,窃贼无可指之名。昭雪褒示,或者终在吾手,故姑且濡忍以待时。虽然,弃而不可留者,年也;流而不知所届者,时势也。再阅数年,加富尔(意大利立宪领袖,宰相)变而为玛志尼(意大利革命党领袖),吾亦不敢知也。

——摘编自《黄遵宪(1848—1905年)致梁启超书》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前黄遵宪的成长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遵宪的政治实践与认识。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帝国主义各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彼此达成某种程度妥协的本身,就是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示威,加剧了两者的对立,加紧了帝国主义对苏的封锁、包剿和遏制;在洛迦诺公约中,帝国主义各国共同签署了保西不保东的协定,在欧洲造成了“西紧东松”的特殊格局。不管他们各自的打算和欲望如何,为德国向东发展造成了方便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摘编自《略论洛迦诺公约的性质》

材料二德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想在无能为力之时参与战争,更不愿意为他人做嫁妆,所以向苏联表明“无意参加反对苏联的军事远征,将保持中立”。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胜过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正如斯大林所说:“洛迦诺公约表面上仿佛消除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一切矛盾,但实际上没有消除任何矛盾,而是使这些矛质尖锐化。”

——摘编自《略论洛迦诺公约的性质》

(l)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帝国主义各国在对外政策上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