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曾出现过江西人口大量移入两湖地区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浪潮。有“居楚之家,...

明清时期曾出现过江西人口大量移入两湖地区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浪潮。有“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籍”之说。下列关于这次移民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源于经济发达地区对后进地区的引力 B.明清时期两湖地区商业盛行商帮外出

C.推动“湖广熟,天下足”局面的形成 D.古代人口迁移完全源自政治因素推动

 

C 【解析】移民的过程,也是长江流域内开发格局逐渐由江西向湖广拓展的过程,促进了湖广地区的发展,推动“湖广熟,天下足”局面的形成,故C正确;迁出地为江西,开发早、经济文化发达,A错误;移民浪潮并非商帮外出,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人口迁移完全源自政治因素推动”,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

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 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

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 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员。皇上说:“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这则记载反映出

A.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 B.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

C.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 D.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李宗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言论,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李又发表了《焦土抗战与民族复兴》等一系列文章,阐述其基本主张,即在政治上为了发动举国一致的对日战争,必须下最大的决心,不怕牺牲,纵使全国化为焦土,也要与日寇血战到底。在军事上,必须是总动员的全面战,而非局部战;是主动的进攻战,而非单纯的防御战;是游击战、运动战、坚壁清野相结合的长期消耗战,而非速决战。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937年1月20日,李宗仁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遵照军委会关于确保鲁南、苏北,持久抗战的指示,制定了本战区的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一、保守鲁省大部及苏北地域,与敌进行持久抗战。二、作战初期,应扼守黄河及沿海要点,直接阻止敌人之侵入;不得已时,亦须逐次诱敌深入鲁南及苏北地区,准备会战,予以极大打击,获得最后胜利。”

——【美】陈福霖莫济杰主编《新桂系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宗仁的抗日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宗仁的抗日活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资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恐怖主义狂潮冲击着世界上许多国家,但首当其冲、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据美国国防部统计,1968—1985年,在72个国家里的美国人和设施遭到过恐怖袭击。美国的外交官遭袭击和暗杀者已达300多人。在世界上每年发生的恐怖事件中,以美国为目标的约占30%一40%。

——吴华等《全球冲突与争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恐怖事件中“受害最深的当推美国”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正直,受到士大夫的推崇,遂与韩琦、欧阳修等人结成改革派集团。庆历三年,此集团而提出限制官营恩荫人数,或加以考试,合格者始授官。针对当时官员磨勘(考核官员的升迁)手续较为简易,范仲淹提出对磨勘进行严格管理,按政绩升迁,改变论资排辈之弊。在地方,委各路官员以更大权力,同时精选监察官吏,负责甄别州县官吏善恶,不任事即予罢黜。上述改革措施刚一出台,即遭到极大阻力,在反动派激烈攻击下,改革集团被贬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而终。

——整理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的影响及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