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不同点。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1)主张: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知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 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小农经济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异: ①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②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③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效果: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思想首先被美国实践成功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是强调法律要由官府制定并且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知百姓,“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是强调法律要赏罚分明,顺应民心,而“法者,王之本”则是强调法律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按照材料分层次进行概括即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则要从经济角度(小农经济的形成)、政治角度(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思想文化角度(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多角度概括。 (2)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不同点主要从目的不同、具体的主张不同以及代表阶级利益的不同多角度概括。例如,目的不同主要突出韩非子是为了建立君主制度而孟德斯鸠却是为了批判君主制度。二者的实践效果主要突出韩非子的实践效果既有积极的效果(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有消极的效果(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孟德斯鸠代表人类对民主的追求,主要突出积极效果即可。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材料解析题时可以采用“以设问为指向,明确阅读重点”的方法。即阅读材料前,先要弄清设问及要求,以及把握设问角度与命题意图,从而确定阅读重点。一般情况下,每则材料都有其核心内容,因此阅读时不仅要掌握该材料的核心内容,还要读出材料之间的联系,更要读出隐藏在材料深层中的有效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数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B. 社会结构的变化

C. 福利国家的建立    D. 知识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英国首相制度出现以后,以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 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B. 反映出议会失去了立法权

C.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可能    D. 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查看答案

斯塔夫理阿诺斯认为,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理性。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对这里的“理性”理解准确的是

A. 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    B. 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 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 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有关公务执行的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他认为“如果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机构”。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

A.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写照    B. 关注到政治统治的制度化问题

C. 最早提出了权力制衡的理论    D. 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愿望

 

查看答案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

A. 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B. 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    D. 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