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是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自阿富汗独立开始,苏联就试图置阿富汗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不断对阿富汗予以经济、军事援助,苏阿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后即成为苏联在阿富汗的代理人。1978—1979年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纷争不断,同时阿富汗国内反政府运动的发展使人民民主党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决定武力干涉阿富汗内部事务,铲除阿明政权。就在苏联和人民民主党关系日益紧张的时候,阿富汗伊斯兰抵抗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他们反对政府推行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并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建立了反政府武装基地。

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做出了激烈的反应。里根上台后对阿富汙圣战者的援助渐趋公开化,加强了对圣战者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同时对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谈判持消极、不配合的态度。在苏联的努力下,日内瓦协议终于在1988年4月得以签署。然而,日内瓦协议只解决了苏联撤军问題,战争并没有离开阿富汗。苏联撤军后,苏联和美国继续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随即陷入内战,使这场冲突留下了东西方对抗的痕迹。

——摘编自李琼《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1)背景:阿富汗国内政治矛盾尖锐;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粗暴干涉阿富汗内政;美国遏制苏联,支持阿富汗国内的反苏政治势力。 (2)影响:导致阿富汗国内政治混乱,影响其发展;美国实现牵制苏联的战略目的,加强了其在中亚的影响力;苏联陷入战争泥潭,削弱了其国力。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纷争不断,同时阿富汗国内反政府运动的发展使人民民主党政权岌岌可危”、“苏联决定武力干涉阿富汗内部事务”、“里根上台后对阿富汙圣战者的援助渐趋公开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内政治矛盾、苏联和美国的政策等方面简析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苏联和美国继续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随即陷入内战,使这场冲突留下了东西方对抗的痕迹”并结合所学美苏争霸等知识即可从阿富汗、苏联、美国等方面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奏折是官文书制度,是清代皇权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始出现于康熙年间,但在奏者范围、传递方法、疏奏内容及朱批等方面,都还没有制度化。关于奏折的撰写人,雍正明确规定中央部院侍郎以上和翰林科道各官,地方督抚提镇及藩臬学政,中央派出的盐政、关差、织造等可直接上奏,有的道员、知府、同知、副将等中级官员,由帝特许,亦可撰写。这样既明确了奏报人的职责,又扩大了它的范围。

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雍正帝定立了一套保密制度。撰写人须亲自书写,一般不许他人代笔,写就不得外传,否则治罪。由宫中制作皮匣,配备锁钥,发给具奏官员,专门用作储藏和传递奏折。督抚以上大员的折子,派专人送到大内乾清门,交内奏事处,直达御前,而不像题本交通政司转呈。一般官员的折子,亦差专人送到雍正帝指定的亲信大臣处,由他们代呈,代交人当然无权知道折子的内容。雍正帝阅毕,作了朱批,折子由原渠道发回。奏折被用来讨论政事、决定政策,就使它有了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奏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奏折制度改革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万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特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账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各国国有化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全部就业和全部投资三项指标中所占比例简表。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国家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占全部就业比%

占全部投资比%

意大利

24.7

25.4

47.1

英国

11.1

8.1

20

联邦德国

12

10.5

12.7

法国

13.5

10.5

30

 

 

A. 欧洲各国经济仍未走出“滞涨”状态    B.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仍在推行

C. 国有企业的数量在西欧各国普遍减少    D. 自由主义政策在欧洲成为历史

 

查看答案

1958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石油出口总量的74%,1963年上升到89%;1958年,苏联宣布,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5%,向东欧国家出口的只降价6%;1962年,苏联再次调整出口价格,分别降价55.7%和8.3%。材料反映

A. 社会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    B. 经济政策摆脱意识形态束缚

C. 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D.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资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