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初,上自以蕃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初,上自以蕃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自高祖大渐暨谅闇(皇帝居丧)之中,荒淫无度。山陵始就,即事巡游。概然慕秦黄、汉武之事。乃盛理宫室,穷极侈靡。……政刑弛紊,贿货公行,莫敢有言,道路以目。六军不息,百役繁兴;行者不归,居者失业;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弗之恤也。

——《北史》

材料二:即使怀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

——《剑挢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隋炀帝的过失。

(2)材料二对杨广的评价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不同?不同的原因何在?

 

(1)阴谋夺嫡,成功篡位;②荒淫无度,喜欢巡游;③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滥用民力;④不理朝政,穷兵黩武,社会矛盾尖锐。 (2)认为杨广对他的正妻始终尊重,不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认为杨广有文才,像政治美学家。由于评价者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评价者的学识不同,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看法。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阴有夺宗之计……遂成废立……荒淫无度……即事巡游……盛理宫室,穷极侈靡……六军不息,百役繁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隋炀帝的过失。 (2)本题据材料二“他的正妻……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即可概括对杨广的评价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阶级立场、时代背景、学识等方面分析不同的原因何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德国领土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随着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为此,美国计对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货币改革。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1949年5月8日,德国议会通过新完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新宪法,同时公布占领法,标志着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摘编自《三次柏林危机催生柏林墙》

(1)根据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第—次柏林危机的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柏林危机产生的后果。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服饰在人类生活中最初只是为了实现遮体、避寒的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用衣冠来“昭名分,辨等威”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和继承,“衣冠之治”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

康有为将断发易服与强族强国联系起来,可谓掀起了清末服饰变革之最强音。革命派对于服饰变革的诉求比维新派彻底得多,激烈得多,并伴随仇满、反满的民族主义和革命主义情绪,他们认为:“凡种族之别,一曰血液,二曰风习。”而风习也包括服饰方面,加之结合满清入关时推行血腥的“剔发”、“易服”政策,因此反满就先划清汉族和满族之间的文化界限。……辛亥革命之后,传统旧服饰所承栽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去,新服饰更多体现了民众的个性和自由选择精神。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服装制作原则:“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使服装基本摆脱了等级和伦理制度的干预,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衣冠之治”也逐渐瓦解。

——摘编张自张晓瑾《清末到民国的服饰改革与社会心理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到民国时期服饰功能演变的过程及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派对于服饰变革的诉求比维新派“彻底得多,激烈得多”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西方国家重新开放的“西化”的价值观,是对朦胧“富强”价值观的部分否定;仿效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又是对仿效“西化”价值观的部分否定;而新的“现代化”改革开放的价值观是对原苏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否定和对“富强”价值观的否定之否定。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提取中国人探索现代化道路过程中价值观转变的两条信息,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城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离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2)比较丝綢之路和地理大发现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及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1962年2月,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3447号总统令,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以便在古巴民众中制造“饥

饿、绝望和痛苦”。受此影响,物资匮乏的古巴从1962年起开始实施配给制。据统计,每户每月平均只需花费不到30比索,相当于不到两美元。肯尼迪此举

A. 直接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的出现    B. 体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

C. 丑化了古巴领导人的国际形象    D. 促使古巴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