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商人通过科举、联姻或捐纳等方式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这是自汉唐封闭、保守的社...

宋代商人通过科举、联姻或捐纳等方式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这是自汉唐封闭、保守的社会结构在某种外部压力下所做出的一种自我调适。材料主要表明

A. 科举制是商人实现阶层流动的渠道    B. 宋代商人群体被士大夫文化所同化

C.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的多元开放    D. 社会流动使官僚阶层呈现开放特征

 

C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商人通过科举、联姻或捐纳等方式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并所学知识可知,商人的崛起是由于经济发展,商人向上的社会流动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开放,故C项正确;材料“宋代商人通过科举、联姻或捐纳等方式”说明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B项来;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僚阶层的开放,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 儒家主张礼法并施,一视同仁    B.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C. 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二: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三:美国的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它的改革是纠正因过度放任所造成的弊病。中国的改革是从原来政府统管一切的计划经济基础上逐步走向市场经济。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总统采取何种手段来应对这次“危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美两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的不同。

 

查看答案

思想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敌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既然志在“以文化解决政治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而新文化派在文化和政治之间频繁穿梭时也从未感到有一道界线。对他们来说,文化与政治是一体的。陈独秀1917年写道:“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道德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他显然将新文化运动看作他所理解的“共和政治”工程的文化方面。另一方面,五四运动也绝非一个纯粹的政治运动,它也有自己的文化诉求,只是它的文化诉求对立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诉求。

——摘自《中华读书报》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结合

理论成果

实践成果

第一次

民主革命纲领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第二次

 

 

第三次

 

 

 

 

 

查看答案

法制发展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

——西塞罗

材料三: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有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

(3)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这一学说,举例说明这一学说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什么主张中

A. 民生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族主义    D. 三大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